从重庆市区出发,往东北方向一路蜿蜒,直到车窗外的江面越来越宽,山也变得越来越陡,一座叫“奉节”的老城,突然就闯进了视线。这地方很多人都没听过名字,但你只要说出“白帝城”“夔门”“瞿塘峡”,眼熟的人可就多了。就是这里,藏在三峡门户的位置,低调得快被忘记,但走一遭之后,你很难不被它那些沉甸甸的故事砸出点感触来。
那天清晨,我们赶到瞿塘峡观景台。山上云雾缠绕得像梦,峡口那两块陡峭的岩壁像被劈开的门扉,站在岸边,长江就在脚下咆哮着往东流去。风一吹,头发打在脸上,眼泪几乎是被风逼出来的。说实话,那一刻我脑子里突然跳出李白的“朝辞白帝彩云间”,不是硬记的诗,而是实打实站在原地,心里有了画面才蹦出来的感觉。
白帝城其实就在对岸,坐渡船过去几分钟。城门不大,但城墙上的石砖缝里,长着几根野草,看起来像是从三国一路长过来的。进门那会儿,导游正好说到刘备托孤这段,说他病得快不行了,还不忘把地图铺开、指着南中汉中指挥后事。我没听完,反而走到一块写着“汉昭烈皇后墓”的碑前发了会呆,觉得这种“人要走了,还在为后人打算盘”的事,才是真正撑起这段历史厚重感的地方。
那天碰巧遇上白帝城的风铃展,微风一吹,满天叮铃响,我脑袋里突然想起之前看的那部动画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,李白站在这儿喝酒的样子,仿佛又浮出来了。历史在这片地儿,真不是刻在博物馆展板上的,它就在风声、砖缝、江水里。
午饭是在依斗门那边的老街解决的,一家不大的土菜馆,桌椅还带着点烟火气。我们点了这边有名的盬子鸡,土鸡炖得软烂入味,腊肉和松针的香味混在一起,汤汁咕嘟咕嘟地冒着泡,香得我一口饭能下两碗。隔壁桌几个本地人吃得起劲,边吃边说,啥都能聊成段子,整个饭馆跟开了场小型相声会似的。
如果你问我奉节值不值得去,我会说,看你图啥。要热闹,要刺激,这地方可能不是你的菜。但要是你也想在某个晨雾未散的峡谷边,听一听历史落地的回响,或者在一口热汤鸡里,尝出生活的本味,那就去走一趟。别光看攻略,也别全信我说的,自己踏进那道夔门,你会知道它为啥值得。